长吻针鼹 - 简介 名称:长吻针鼹(yǎn ) 物种命名人:Peters et Doria 地球上最原始的现生哺乳动物之一。体长450-770毫米,体重5-10千克,雄性大于雌性。体色深棕色或黑色。背部布满坚硬的长针毛,针毛稍端为白色,次段棕色,基部黑色。头小而尖,前端有一个坚硬的长啄;鼻孔和嘴都开在喙端;嘴呈小孔状,有一条能灵活伸缩的长舌。前后肢均具3爪,爪坚硬锐利,适于挖掘。 一般栖息于灌丛或海拔4000米以下的疏林草原。用富于粘液的长舌粘取各种蠕虫及蚁类。极善于掘土觅食或隐蔽。只有泄殖腔,每次产卵1-2枚,卵在腹部袋囊中孵化。幼仔孵出后仍在囊中哺乳7-8周。动物园最长饲养寿命达30多年。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。 长吻针鼹 - 生长特征 长吻针鼹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型珍贵哺乳动物。它的外形粗看好似一只刺猬或者豪猪,也是头小而尖,四肢短小,身驱肥短,针毛密布,但与刺猬和豪猪却是浑然不同的动物,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。 三趾针鼹的体型比其他针鼹大,体长约为45—77厘米,体重5—10千克,雄性大于雌性。体表被有褐色或黑色的毛,身上的刺较为稀疏,呈浅灰色,比毛短,在背部几乎完全被毛所遮盖。尾巴极短,仅是一个微小的突起。眼睛和耳朵也都很小,但具有发达的外耳壳。头部灰白色,前部有一个坚硬无毛的长喙,呈圆筒状,并且向下弯曲,鼻孔和嘴都位于喙的前端,因此又被叫做长吻针鼹、长鼻针鼹、曲喙针鼹等。嘴只是一个小孔,有一条能灵活伸缩并能伸出口外很远的长舌。舌上生有很多角质的乳突和倒钩,并富有粘液,用来粘取白蚁、蚂蚁等各种昆虫和虫卵,以及蠕虫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。口中上下颌上均没有牙齿,但在口腔上壁和舌后端的上方有一些角质隆起,形成一套磨擦部件,可以磨碎昆虫的几丁质外骨骼。它的胃类似于鸟类的砂囊,在消化食物的时候还要借助于小砂粒的帮助。另外,据说有时它也把长喙插入动物的尸体中,吸食血液及其它流质。 长吻针鼹仅头部和躯体下部只有毛而无刺,其中下体的毛短而柔软,颜色较淡。身体其他部分均布满长短不一、中空的针刺。针刺的尖端较钝,刺中央的腔较小。这些针刺其实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,十分坚硬。最长的刺生长在腰部、臀部和体侧,横剖面为圆形,其他部位的刺的横剖面则是椭圆形。三趾针鼹的前肢虽然也具5趾,但仅中间3趾生有爪,第一和第五趾被硬皮肤盖着,从外形上看,仅是一个突起,这是它与其他针鼹的一个主要区别。后足的
长吻针鼹(学名:Zaglossus bruijnii):体型几乎比短吻针鼹大一倍,是最大的单孔目成员,体长约为45-77厘米,体重5-10千克,雄性大于雌性。喙长而弯,长吻针鼹仅头部和躯体下部只有毛而无刺,其中下体的毛短而柔软,颜色较淡。身体其他部分均布满长短不一、中空的针刺。针刺的尖端较钝,刺中央的腔较小。这些针刺其实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,十分坚硬。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湿山区森林。介乎海拔1300米至4000米之间。视力不好,然而却能敏锐地察觉土壤中轻微的震动。主要吃蚂蚁和昆虫。长吻针鼹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现生哺乳动物之一,数量下降很快。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,但是在更新世则可见于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