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筚篥的拼音

抓周起名网 > 拼音转换器 > 细筚篥的拼音怎么读

细筚篥的拼音怎么读

【细筚篥】的带声调读音为:xì bì lì

【细筚篥】的无声调拼音为:xi bi li

【细筚篥】的大写拼音为:XI BI LI,简拼为:XBL ,首字母为:X ,首字拼音为:xi

【细筚篥】的笔画分别为:8画、12画、16画,部首分别为:纟、竹、竹。

【细筚篥】分字拼音:细的拼音 筚的拼音 篥的拼音

【细字】的本义为细小。

【筚字】的本义为用竹子编成的篱笆。

词语意思

拼音:xì bì lì 简介 细筚篥,朝鲜语称“草劈力”,民间俗称“管子”。源于古代筚篥。隋唐时期九、十部乐的高丽乐中,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,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竖吹双簧气鸣乐器。发音宏亮,音色高亢雄健。适于演奏朝鲜族风格的乐曲,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可以独奏、合奏或伴奏。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朝鲜族聚居地区。 起源 细筚篥的历史非常悠久,朝鲜族的细筚篥源于古代筚篥。西汉时期,筚篥流传于西域龟兹,公元4世纪时进入中原,后又东传朝鲜。据文献所载,隋唐时期九、十部乐的高丽乐中,已用到小筚篥和桃 皮筚篥,大筚篥也在唐十部乐中开始应用。在朝鲜高丽王朝和李氏王朝(公元918年—1392年)时期,细筚篥除在宫廷使用外,还在民间广泛流行,是朝鲜三大乐部“乡部乐”的主要乐器之一,故又有乡筚篥之称。如今,细筚篥在中国朝鲜族民间,也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吹奏乐器。 形制特征 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部分构成。哨子长约4厘米,用芦苇制作,去掉硬皮,修削薄厚均匀,外表光滑,哨口一端烙扁,哨座一端用细铜丝扎住,插入管身上端。管身用无节细竹管制作,长20~25厘米,管径1厘米左右,管身正面开有7个音孔,背面开一个高音孔。为防止竹制管身开裂,管子的首、尾两端镶有铜箍。 演奏方法 演奏时,管身竖置,右手小指、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指分别按一至四孔,左手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指分别按五至七孔,拇指按背孔,口含管哨,可进行平吹或超吹。细筚篥属于高音乐器,每支只能吹奏一个调。筒音为d1的细筚篥,依次开放第一至第八孔,发出的自然音列为:f1、g1、a1、bb1、c2、d2、bf2、g2,通过控制唇舌,可发出a 2、b2两音。虽然可以利用含哨深浅、控制气息或按孔多少来转调,但一般转调时都要更换乐器吹奏。音色清脆、高亢。演奏技巧有颤音、滑音、装饰音和吐音等。可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。最擅于独奏,在乐队合奏中属于色彩性乐器。后经我国民族管乐制作改革大师吴仲孚的改革,使用与竹管音色相近的乌木制做管身,在原第六孔右上角开一加键泛音孔,使音域由d1扩展到g3,达两个半八度。经他改革的多键细筚篥,音域更广,并能转调。在朝鲜族音乐中,细筚篥占有重要地位。最擅于演奏朝鲜族风格的乐曲,富有浓郁的乡土

网络解释

细筚篥,朝鲜语称“草劈力”,民间俗称“管子”。源于古代筚篥。隋唐时期九、十部乐的高丽乐中,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,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竖吹双簧气鸣乐器。发音宏亮,音色高亢雄健。适于演奏朝鲜族风格的乐曲,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可以独奏、合奏或伴奏。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朝鲜族聚居地区。

拼音转换器为您提供细筚篥的拼音,细筚篥的拼音读写,细筚篥的读音拼音,细筚篥读音,细筚篥拼音怎么读,细筚篥拼音怎么写,细筚篥的拼音是什么,细筚篥的拼音怎么写,细筚篥读音拼音对照,细筚篥读音对照,细筚篥读作什么等细筚篥的拼音在线查询。
抓周起名网(zhuazhou.com) - 免费实用的在线起名网
back_img
功能直达
热门应用
实用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