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】的带声调读音为:bǎi zī kè lǐ kè qiān fó dòng
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】的无声调拼音为:bai zi ke li qian fo dong
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】的大写拼音为:BAI ZI KE LI QIAN FO DONG,简拼为:BZKLKQFD ,首字母为:B ,首字拼音为:bai
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】的笔画分别为:9画、7画、7画、7画、3画、7画、9画,部首分别为:木、子、十、里、十、亻、氵。
【柏孜克里克千佛洞】分字拼音:柏的拼音 孜的拼音 克的拼音 里的拼音 千的拼音 佛的拼音 洞的拼音
【柏字】的本义为木名,柏树,也称“椈”。
【孜字】的本义为双音词“孜孜”,勤勉、努力不懈的样子。
【克字】的本义为胜任。
【里字】的本义为下,与“高”相对。
【千字】的本义为数目。十百为千。
【洞字】的本义为水流急。
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。开凿于北朝至元代。有洞窟六十四个,窟内均绘有壁画,内容多为佛教故事。画有蒙古人、回鹘人的形象及音乐、舞蹈场面,以及书有汉文、回鹘文、梵文、吐火罗文的榜书、题记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,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45千米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。凿有洞窟83个,现存57个,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,总面积1200平方米。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,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,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,经历了唐、五代、宋、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,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。高昌回鹘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,这里曾经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。公元13世纪末,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,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,佛教渐衰,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,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。1982年2月23日,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国务院公布为...